“一百年后,我们将会回顾这一刻,并说:那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开始。”
微软副总裁Jared 在昨晚 365 发布会开始,便撂下一句狠话。
在重磅推出GPT-4一天后,微软便紧跟着把GPT-4接入套件,推出了全新的AI功能(副驾驶)。发布会之后,截至发稿,微软股价上涨超4%,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
有趣的是,GPT-4发布当天,谷歌立马宣布会将类的人工智能整合到自家办公“全家桶”中,因此也有人猜测微软是因为谷歌的突击而被迫加快的发布进程。
但无论如何,新一轮交互革命已经到来。
有了,白领们写文案、做表格、熬夜改PPT的痛苦经历或将成为历史。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在发布会上激动表示:“今天标志着我们与计算交互方式演变的下一个重要步骤,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并开启新一轮生产力增长浪潮。”
一、套件集体变身
Word
只需一个简短的提示,Word中的能创建初稿,并根据需要调用用户在上存储的文件资料,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创作特定内容。还可以向现有文档添加内容、总结文本、重写部分或整个文档,以使其更加简洁。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输入指令要求将文本呈现为特定的语音语调,还可以通过建议来强化论点或修改错误。
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Excel
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向提出对数据的处理需求,会快速生成图表或表格,还会给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假设方案,并根据用户的问题建议新公式,甚至生成新模型。
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可以将现有的书面文档转换为包含演讲者注释和资料来源的PPT,或者根据简单的提示和大纲做一份新的PPT,并能通过点击按钮,将冗长的PPT浓缩。此外,用户还能直接和PPT对话,用自然语言调整布局、调整文本格式以及插入动画。
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用户给出简单的提示,中的就能快速回复邮件,还能从其他电子邮件,或 365可访问的所有内容中提取素材快速生成邮件,用户还能根据需要调整邮件的语气和篇幅。
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Teams
可帮用户召开会议、实时转录、组织关键讨论点并总结关键行动,以便整个团队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还会未用户提供特定问题的答案,并在用户忘记忘记做某件事儿时提醒用户。此外,还能根据用户的聊天记录创建会议议程、确定参会人员以及安排签到。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此外,微软还宣布了一项全新体验:商务聊天。
该功能适配于LLM、 365应用程序以及用户的所有数据(你的日历、电子邮件、聊天、文档、会议和联系人)。用户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与之沟通,例如“告诉我的团队我们如何更新产品策略”,它便会根据当天的会议内容、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生成相应内容。
可尝试的指令如下:
据最新数据显示,在使用过 的开发人员中,有88%的用户表示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高,77% 的人表示该工具帮助他们减少搜索信息的时间,74%的人表示他们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更令人满意的工作上。
此次发布会上,微软表示正在与包括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0家公司一起测试 365 ,并未透露参与测试的具体客户。
发布会上,微软也坦言目前还无法避免“犯错”。微软首席科学家兼技术研究员Jaime 表示,通过了几项隐私检查,并在软件“出错、有偏见或被滥用”的情况下“采取了适当的缓解措施”进一步表示:“我们会犯错误,但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会迅速解决它们。”
二、所有人都要加快动作
微软短短半个小时的发布会,用最简单直给的方式拉开了下一场交互革命的序幕。仔细回看,每一次交互革命背后,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商业繁荣。
诞生将互联网推进千家万户,让一行代码都不会写的人能够通过PC接入互联网;诞生,则革了PC的命,它让人抛弃了鼠标键盘,一根手指就能上网“冲浪”。直到今天,GPT-4出现,人类可以直接用语言和机器对话。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对无数打工人而言,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大脑更有价值?
昨天发布会后,一位网友发出深夜感慨:“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淘汰平庸’的时代,也将迎来‘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时代。”当写文档、做PPT、做表格等办公技能被AI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划分必然会上升至思维与认知层面。
除对个人的影响外,人们同样关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谷歌、百度等大厂会如何应对?
未来这轮交互革命中,微软已经抢得先机,其他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跟上步伐。
就在GPT-4发布当天,谷歌立马宣布会将类的人工智能整合到自家办公“全家桶”中;百度则已经被和微软像夹心饼干一样夹在中间,昨天下午“文心一言”的发布会上,百度港股股价一度下跌近10%,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板李彦宏在台上的局促不安。
可见,没那么好追。GPT-4在工程上有极高的壁垒,发布后,内部的飞轮效应已经产生,就在跟随者拼命追赶的同时,和微软也会在内部加速迭代——用出门问问创始人、CEO的话说,微软已经占领“lead time”。目前来看,如果不开源,其他人短时间内大概率很难追上。
当然,追不上也不代表要坐以待毙。从普罗大众到商业竞争对手都需要认识到,探索AGI的道路上,人与AI、公司与公司之间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风浪越大,越是要把准自己的航向,盲目追风可能更容易翻船。或许接下来想要试着追一追的公司真需要像李志飞曾说的那样:
“花钱,找正确的人,还有协调大家不要瞎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