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刚好也在用,总体体验就是比以往的机器对话好用,准确说应该是强很多,但是还是不够满意,因为它经常自己乱编参考文献。
关于能否取代医生,我作为一个医生的感觉是不能完全取代医生,但是有希望代替医生问诊。注意,这里说的是取代医生问诊,仅仅是问诊,不包括触诊、检查和治疗。
关于医生的问诊
我们医生日常的问诊也比较简单,而且有套路所寻。
比如我们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的问诊,常见临床表现也就那几个。患者来了首先是问哪里不舒服?根据患者的回答再可以细化方向问,最后结合检查基本可以确定或者做出排除性诊断。
这里以比较常见的下尿路消息为例,模拟一下人工智能问诊:
D(医生):您好!为什么来看医生,哪里不舒服?请顺便告知一下性别和年龄。
P(患者) : 女,30岁,尿痛明显。
D: 这种情况几天了?除了尿痛,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吗?比如血尿、尿频、尿急、腰痛、不适等。
人工智能根据尿痛,首先锁定了是排尿相关的症状,引起尿痛常见疾病有尿路消息、尿路结石、尿路异物等,再问血尿、腰痛等伴随症状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
P:大概2-3天了,今天又血尿了,感觉严重了才来看医生的。
D:除了血尿,刚刚问的其他伴随症状都没有吗?比如尿急、腰痛、不适等。
患者只回答了有血尿,但是还不够全面,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再提醒一遍。
P:尿急尿频有,但是没有腰痛和不适。
D: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没有什么诱因?比如性生活、泡温泉、淋雨受凉等。
根据患者提供的尿痛、尿频、尿急、血尿,人工智能首先判断是尿路消息,患者表示没有腰痛和不适,人工智能可以定位到下尿路消息,暂时排除上尿路结石和消息。人工智能为了再次确认,再问了一些下尿路消息常见诱因。
P:性生活上周有一次,其他没有。
D:自己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比如尿检等?有没有自行吃过药,如果有,请问是什么药物?
这里患者提供性生活信息,人工智能基本确定是有下尿路消息引起的。但是为了下一步治疗,人工智能还问了有没有检查和有没有自己吃药。
P:都没有,直接就来了
D:您好,根据您的情况,考虑是下尿路消息引起你现在的症状。尿路消息是女性很常见的疾病,单纯尿路消息并不严重,但是为了下一步治疗,建议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和泌尿系超声检查。
这里人工智能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可以给患者直接提供尿路消息的科普知识;告知患者如何取尿才能更准确,不被污染;告知患者这些检查的必要性等。
我感觉人工智能实现以上的对话不算问题,而且人工智能还可以比医生问的更细致,更能够提取异常的信息,提醒医生,所以这种常规的问诊是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
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完全取代医生,问诊只是医疗的一小部分,更新的的治疗还需要医生执行。至于以后能否取代,那还需要看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极限在哪里。
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下面我把的回答贴出了,大家来评一评是我回答的好,还是回答的好。
未来有可能代替医生问诊吗?如果实验室条件下能实现的话,大概需要多少年?未来医生这个职业职能会如何演变?
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进行问诊和诊断。虽然已经能够处理自然语言,但是医生的问诊需要更多的技能和经验,例如医生需要能够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并结合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诊断。因此,医生的职业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取代。 然而,未来可能会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可以用于提供健康咨询和教育,回答患者的常见问题,并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建议。此外,还可以用于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有许多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将应用于医疗领域。然而,要想实现代替医生进行问诊,需要解决许多技术和人生问题,例如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如何确保的诊断准确性等。因此,预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时间还需要看技术发展的速度和医疗行业的接受程度。 未来医生的职业职能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行业的变化,医生可能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医疗环境。同时,医生也需要更加注重患者体验和医患沟通,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医生也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健康预防和健康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