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谁是全网“顶流”?
无疑就是了
#上线两个月活跃用户破亿##会取代人类一部分职业##美国89%的大学生都是用写作业#有关的多个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教育圈也表示了高度关注,同时,家长也有一些隐忧:这么强大,会成为“作弊”利器吗?带着家长的疑问,我们用高考作文试了试这位AI“顶流”。
在官网的聊天页面中,的“自我简介”十分坦诚:能够记住与用户早些时候的对话,可以根据用户的提示更正回答方向,但偶尔也会出错,数据库的实时性有一定局限……
面对记者的提问,“顶流”的回答中规中矩。↓↓↓
写了两篇高考作文
随后,记者以高考作文考了考,结果是这样。↓↓↓
于是记者又搜索到作文原题给它,思考了约20秒开始生成文字。↓↓↓
但“顶流”有个问题,就是作文总是写不完整,多次尝试均是如此。↓↓↓
面对记者的写不完整的疑问,的回答是——↓↓↓
考虑到也许是题目过长的原因,记者随后又缩短问题,再次进行了尝试。这次,同样分为两次询问,终于写出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共计689字,全程耗时约两分钟。↓↓↓
随后,记者又让写了一篇2020年的高考作文。↓↓↓
一线教师点评:全篇只是在“讲道理”
那么,这两篇作文水平如何,能得多少分呢?一起来听听一线老师怎么说。
随后,我们请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钟群以及成华区学科带头人、列五中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曹兴权分别对完成的两篇文章进行了点评。
《可为与有为》
钟群:25分
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起来还很不错,先进行溯源,继而点明实质,再辨析利弊,条分缕析,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文章存在严重的思维谬误,即对“有为”的概念界定出现错误。认为“有为”是一种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除此之外,一般倡导考生在考场作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尤其是善用事例论证来增强论证说服力,而本文全篇均为道理论证,虽然语言简洁,但论证的力度是很欠缺的。
曹兴权: 46分
综合来看,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对比辨析,完成度较好。但主要存在三点问题:其一,字数不足。如果按照阅卷标准,每少50字扣一分。其二,关键词理解有误。虽然指出“可为”与“有为”源于儒家哲学,但错把“有为”理解成了“无为”,这是很致命的一点错误。其三,缺乏例证。简单来说,全篇只是在“讲道理”,没有论据。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钟群:36分
这篇就更差强人意了。首先还是字数不足的问题,有些老师会打得很低。我可能会给36左右,或者再低2分,因为那基本上不算作文,可以说只是列了几条建议的提纲。
总体上讲还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采用书信的应用文形式(虽然落款格式有误),内容紧紧围绕审视自我、规划自我而提出建议。但所有建议均是干瘪的列举。
曹兴权:44分
就这两篇文章来说,目前的写作水平可以算是高三毕业生的良好水平,在思维条理方面是很清晰的。但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汉语、中国文化背后深层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无论是第一篇的“有为”,还是这一篇的“画像”,它都无法准确地理解并延伸,这就导致它在面对创作类的题目时,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浮于表面,文采欠缺。
引人思考:AI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至于家长们的担忧,在看完这几篇文章后,两位老师均表示,如果学生借用AI写作文,应该还是容易看出来的。“对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学生用AI也许可以应付,但对于灵活创作类的,结果显而易见。”曹兴权说。
AI可能更适用于程式化写作,表层条理清晰,语言表述简洁,但对于文学性要求较高、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体类完成度就不会太好,至于诗词多半只能画虎画皮难画骨。
钟群表示,如果多看几篇AI作文,会发现它们的风格很相似,某些方面优秀得有点标准,透着一股冷冰冰的刻板味,而学生的作文就算有问题,也是个性不一、有呼吸、有脉动的问题。“在我看来,个性、情感和创造大概就是学生作文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优势。所以同学们,作文还是只能你们自己写,AI帮不上。”
那么,AI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有什么影响呢?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有可能代替教师吗?
在曹兴权看来,AI的发展确实令人惊叹。“但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感情的碰撞,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是机器永远不可取代的。”像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学习知识的原理,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钟群也表示,教育人不必因此感到恐慌,以后有很多工作可以由AI来完成,教育同样受到巨大的冲击,但这也推动着教育必须进行变革。“而且,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事物发展的变量,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丰富的宝藏,不可能被人机交流所替代,至少目前看不到任何可能性。”
红星新闻记者 沙西雪儿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