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chatgpt4.0是谁发明的 ChatGPT冲击下,现在的鸡娃隐患,将在10年后集中爆发,家长该如何应对……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40 0

-点击预约按钮 听豆神讲大语文的学习技巧-

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一跃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程序。人们纷纷想一探究竟,看看这个超级AI到底有多牛。

刚问世时,许多行业大牛都说它是纸老虎,不足为惧,可这个初印象并未保持多久。

在 4.0正式投入使用后,几乎每一个深度体验过的人,都被它的强大给深深震撼了。它不仅能和你有趣地聊天,更能绘图、写论文、做翻译、写代码、出方案……

短短几月,它的进步堪称神速,大家开始推测哪些职业会逐渐被替代,探讨AI是否真能统治人类。

如今看来,与其说它是只真老虎,倒不如说是灰犀牛,它在远处慢慢向你走来时,你没当回事,当你觉察危险想跑的时候,为时已晚。

科技的浪潮势不可挡,正如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的到来或许预示着,AI的影响将全面爆发,推动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毫无疑问,这类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颠覆许多行业,也将对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产生巨大冲击。

01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起源于工业时代,也就是德国人发明的“普鲁士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为流水线生产而服务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比的就是谁算得快、谁记得牢、谁背得熟,所以考试模型必然都是固化的ABCD,选一个正确的就行,就像机器上的红黄蓝绿按钮。

OECD曾做过一项测试,在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约60万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中国学生取得全部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的好成绩。

这代表着,中国学生是全世界最会考试的学生。

人工智能chatgpt4.0是谁发明的_人工智能发明者_发明人工智能的人

尽管这是学生、老师、家长三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换来的成果,但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的教育,好像是在选拔通过考试的人,而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事实就是,孩子现阶段的大部分努力,最后可能都用不上。在某个领域有天赋有特长的孩子也很难得到有针对性地培养,还是和大家一样“杂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但几乎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没有多少能转化成社会生存的能力。这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重要原因。

真正好的学习是“求难而不是求易、求少而不是求多、求拙而不是求巧”。

现在教育的环境真的太卷,应试教育对分数的追求也是如此,教育好像逐渐偏离了最本源的意义。本来孩子们喜欢学习,却因为繁重的作业、测验、考试等,磨掉了好奇心,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所以,即便没有出现,也还是会有这样的窘境,而这类生成式AI的问世,只不过是加剧了这一矛盾。

说到底,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为标准衡量,依靠的是学生投入到刷题、背诵的时间,考验的是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和大脑肌肉记忆。

可这些能力能很轻松地被替代,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下,孩子的知识储备、计算速度、推演能力根本不值一提。人的大脑,最多也就1000亿个神经元。而,光参数就已经1750亿+,更可怕的是,随着GPT模型的迭代,这个数目还会继续增长。

孩子长大后,面临的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世界,孩子做好准备了吗?

02

怎么办呢?

AI时代来临,但教育体系不可能轻易做出改变,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决定要素,公共教育来不及做的事情,只有靠家庭教育补足。

人类之所以进步得很快,是因为会使用工具。而,就是个超级工具,从本质上来说,跟我们几千年来依靠的书本并没有两样。

人工智能发明者_发明人工智能的人_人工智能chatgpt4.0是谁发明的

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这样强大的知识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把本来用于锻炼计算速度和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时间,用来探索和发现。

这也是未来学习的底层逻辑——掌握原理,正确使用,并通过工具,实现新的创造。

需要注意的是,就像功率放大器一样,虽然入门很简单,但想要运用得好,得有超强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基本素养,有高质量输入才会有高质量产出;而运用不当,就很容易成为“代替思考”“抄作业”的作弊神器,以至于连基础教育的目的都无法达成。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善于提问和下达指令的能力,因为目前的AI,仍然需要人类的操控,与AI直接交互的能力越强,AI给出的反馈就越好;

还需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大如都无法自主想象构思新的想法,但想象力却可以帮助孩子构想出全新的事物场景,创造力则可以帮助孩子创新和发明新的东西。

03

另外,我们完全不必焦虑将来孩子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有了相机我们还要画家,有了百度我们还要学习历史,有了讯飞我们还要背单词……

所谓的人工智能,只是超越了绝大部分不学无术的人,对于有识之士,它充其量是个类的便捷工具。

AI只能部分替代重复性工作,永远不会取代人类的思考和探索。

都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的首先是具备生存的能力。我们家长出生在昨天,可孩子出生在今天,孩子的就业和生存在明天。

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当他们步入社会时,社会发展会对他们提出什么样的需求。

人无远见,必有近忧,提前做好教育规划,让孩子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才是硬道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