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前最火的生成式AI模型,可以很自然地跟人类对话,解答问题,甚至帮助人类从事很多工作,被认为潜力巨大,国内也有多家机构在推类的模型,复旦大学现在抢先一步,推出了名为MOSS的AI应用。
这个名字跟《流浪地球2》中的AI虚拟角色MOSS同名,已经发布到公众平台。
MOSS 体验链接:
MOSS 项目主页:
据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所说,MOSS可执行对话生成、编程、事实问答等一系列任务,打通了让生成式语言模型理解人类意图并具有对话能力的全部技术路径。
这条路径的走通,为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重要经验,将助力大语言模型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表示:“尽管MOSS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但它的问世证明了在开发类产品的路上,国内科研团队有能力克服技术上的重要挑战。”
MOSS研发项目得到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有力支持。后期,这项工作将通过开源方式和业界社区分享。
对于MOSS的能力,做了几个问题的测试,大家可以看看它比是否有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MOSS的英文回答水平比中文高,因为它的模型基座学习了3000多亿个英文单词,中文词语只学了约300亿个。”
据复旦大学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在内测,与用户交互迭代优化,不适合公测。MOSS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模型,在MOSS完成初步的验证之后,会将MOSS的经验、代码、模型参数开源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于测试MOSS 的对话水平,下面看几个示例。
据科研团队演示显示,用英文输入多个指令,展示了MOSS多轮交互、表格生成、代码生成和解释能力。
与一样,MOSS也可为用户提供实现快速排序的代码,还能对这段代码提供解释和使用示例。
MOSS 还具备人类的价值观,当被要求回答不合理的问题时,MOSS 会拒绝回答并给出正确的劝导。
目前MOSS 已经实现了 的一些功能,但仍然存在许多限制,表现也不稳定,缺乏高质量的数据、计算资源和模型容量。中国版的诞生还需要中国全体AI从业者的努力,也更需要不断和人交互以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