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唱软件 AI上班孙燕姿下岗?人工智能冲击乐坛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24 0

最近,“AI孙燕姿”占据了华语乐坛半壁江山。“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的话题也被推上了热搜。

不仅歌迷为这位虚拟歌手疯狂,也让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再度出圈。AI已经真实侵入了人类音乐生产,AI歌手未来可能将大批量出现。

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造音乐市场,有人表示担忧,这一波势不可挡的AI浪潮,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

视觉中国供图

出道即顶流,“AI孙燕姿”攻占华语乐坛

如今明星也有可能失业,因为粉丝们已经开始听AI唱歌了。在一众歌手中,由于AI训练效果好、音色适应多种曲风等原因,AI孙燕姿成为其中顶流。

“本人未曾开口,轻而易举地‘占据’华语乐坛半壁江山。”网友评价。在B站,与“AI孙燕姿”相关的视频已有上千条,其翻唱的《发如雪》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22万,《下雨天》达116万,《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播放量也超过了60万。在网易云音乐,《AI翻唱,孙燕姿》已集成合集。在QQ音乐,《AI孙燕姿》合集也有7.7万播放量。

据了解,“AI孙燕姿”是通过AI技术提取歌手孙燕姿的音色,然后再翻唱其他歌曲。这种“音色转换”的技术,需要提前“准备数据集”,需要准备很多首歌手孙燕姿的高品质曲目,还有她平时的一些采访、直播等视频素材。之后,通过“去除呼吸声”等细节处理,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训练”,即可得到自己的“AI孙燕姿”。

AI翻唱在很早之前就曾在互联网上出现过,但由于先前AI模拟的质量水准不高,并没有掀起较大的波澜。一些专业的音乐公司对虚拟人声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如雅马哈等音乐公司推出的虚拟歌姬,如日文圈的初音未来、中文圈的洛天依等,对虚拟人声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而此次AI翻唱的爆火,证明在AI的加持下,虚拟翻唱的门槛已经降低很多了,而且翻唱作品的质量相比之前也有了质的提升。

目前,网上已经随处可见教学视频,博主仅仅需3分钟就可教学AI音频制作的全流程。而制作一首AI歌手演唱的歌曲需要3个步骤:下载一键启动包、输入合适的干声(无音乐的纯人声)、训练声学模型(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进入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合同和后期。

翻唱软件app哪个好用_翻唱软件app_ai翻唱软件

由于“AI歌手”与真人演唱的音色并无二致,一些粉丝感慨:“燕姿?AI燕姿?傻傻分不清楚。”也有网友说:“吐字还行,情感差很多,AI果然也需要学习模仿的过程。”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技术,歌手的唱腔、技巧和风格还很难完全模仿,但音色已经基本能1:1复制了。有一些歌迷自己训练了已故歌手的AI,包括阿桑、张国荣、姚贝娜、邓丽君等,这或许是一种“数字永生”。

视觉中国供图

侵权之外,是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AI歌手在火速“出圈”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在AI翻唱的大众狂欢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侵权风险。例如,有业界人士认为,训练AI歌手中使用的大量歌曲,类似于训练时使用的大量素材。在未经相关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歌曲是否侵犯著作权?也有歌迷表示,AI歌手翻唱的老歌新曲,大家就是拿来“自己听听”,又没有进行商业性质交换,这是否算不上侵权?

专家分析,“AI孙燕姿”借用了歌手孙燕姿的名字。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姓名权作为重要的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如果未经孙燕姿本人允许,使用“AI孙燕姿”为人工智能歌手冠名,侵犯了对方的姓名权,损害了对方的商誉。其次,如果“AI孙燕姿”没有得到许可而去翻唱,将可能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比如“AI孙燕姿”翻唱的《下雨天》《发如雪》在B站点击量破百万,带来不菲的流量利益,已然有侵权之嫌。

从到AI绘画、AI歌手……人工智能的新大门打开,也让人们警惕是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假乱真、数据泄露以及侵权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同时,AI歌手以及由此可能扩展出的AI虚拟人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伦理问题亟待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提出,使用孙燕姿本人音色并不侵权,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等,而声音不属于前述保护类型之一”;还有专家对AI翻唱的版权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如果是单纯翻唱,并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即便翻唱合法合规,最终生成的AI作品该权归何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有法律规定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脱节”,这需要法律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立法。

令人庆幸的是,随着AI技术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相关配套管理也不断完善,各平台参与者的主体责任也更加明晰。据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于5月10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5月9日,抖音也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要求AI作品显著标识。

监管介入、平台落实。专家表示,还需要对不同主体进行更明晰的责任认定,对不同的应用实践进行更严格的边界管理。

翻唱软件app哪个好用_ai翻唱软件_翻唱软件app

视觉中国供图

与其担心失业,不如与AI合作

不少歌迷纷纷调侃:想不到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在此之前,AI曾让不少职业感到瑟瑟发抖,游戏画师、互联网写手等都对眼前这个“竞争者”产生了焦虑。现在这份焦虑传到歌手了吗?

不可回避的是,AI对其他行业进行的不可逆改变,很可能在音乐行业复现。在AI发展热议的当下,创作人担忧与兴奋并行。

有专业音乐人担忧地表示,大量AI歌曲出现,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扰乱原创市场,最终侵害原创歌手的利益。

但也有人主动牵手AI,探索合作之道。例如,歌手陈珊妮发布了由AI模型演唱的《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后表示,如果AI的时代必将到来,身为创作人该在意的或许不是“我们是否会被取代”,而是“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说唱歌手小老虎也说道:“我认为,将来如果不跟AI合作很难去‘创作’。”

音乐公司或音乐流媒体平台在这场改革中,又将何去何从呢?

太和音乐内容策略部总经理武鹏说:“据我了解,很多公司和平台对AI音乐都是爱恨交加,不想错过,但又不知道确定的边际成本和收益会什么。AI音乐表面看是技术与内容的角逐,但至少这一波热潮主要是资本作祟,技术只是扮演了‘打手’角色。内容行业终究是长期主义的生意,不管是平台还是内容公司,都应该学会与资本、技术长期共舞,并在相互促进中始终保持‘内容’的自身价值,才不会被资本和技术反噬。”

除了目前广泛使用的so-vits-svc模型,还有其他生成式AI工具快速推出,例如,今年年初,谷歌宣布开发了一款名为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从文本中直接生成音乐。部分平台也在鼓励AI创作,例如哔哩哔哩推出“虚拟之声创作计划”,不少AI歌手翻唱视频向其投稿。

音乐人安来宁推测,未来的音乐市场,会形成人、智能和“人+智能”三足鼎立的格局。“将来也许会是虚拟的归虚拟,现实的归现实,虚拟现实结合的归结合。”

知名音乐人陈珀表示,不管AI最终如何发展,还是以人为本。正因如此,无论是歌手还是其他使用者,都需提升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AI。

张丽娅 整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