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故事软件 2022,AI人工智能会取代翻译么?|洞察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48 0

2022年,AI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工翻译么?这似乎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翻译行业难以回避的“未来已来”。再者,过去两年跨境商贸和跨国会议几近停摆,企业与机构对“翻译”的投入大幅缩水。难题摆在眼前,无论是转型或升级,翻译行业也该因时而变。

2022 年,翻译行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如何应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于翻译行业的冲击?如果能预知浪潮将涌往何方,那么,或许你也能在未来拨开迷雾、找到方向。

现状与展望:全球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当我们在谈论 2022 翻译行业前景之前,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过去 20 年,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语言行业同样深受其益,并稳步增长。疫情期间,各国企业(尤其中小型初创企业)竭力寻求全球化的突破口,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也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增长。根据 的数据预计,全球语言服务业将从 2021年的548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577亿美元。我们将从商业全球化、品牌个性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进一步探讨2022翻译行业的趋势。1. 商业全球化,促使跨文化语言服务需求增长

2020 年,许多公司开始意识到,企业或个人品牌拓展不再局限于国家边界或线下实体,并将注意力转移到跨境/线上空间。据统计,2021年,95%的跨国公司正在升级本地化业务,2022年这些企业将加快开拓全球市场的步伐,进而刺激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在新市场开展新业务,首要条件就是理解当地文化,并将品牌内涵“翻译”(转换)为受众理解的语言。同时,品牌本地化,也是在海外市场差异化经营的关键因素,不仅能赋予品牌全新面貌,更将使企业在同质化的市场脱颖而出。无论是广告和营销材料的笔译,还是线上活动到研讨会的在线口译,都是品牌本地化必不可少的环节。2022 年,随着跨境传播与全球联系的复苏与增长,翻译和本地化也会在商业全球化中占据更高比重。

2.品牌个性化的转变,对创译的需求上升

《哈佛商业评论》在中提到:“2021年,在内容的重要性上,越来越多的品牌逐步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时也指出”打动人心的优质内容,不仅能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也能提升转化效率”。创译,也是帮助品牌创造个性化用户体验的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翻译本地化和创译接触及打动目标市场受众,苹果公司每年新品“接地气”的创译文案,就是引发品牌事件传播的好例子。善于创造个性化体验的企业也能借此优化经营思路并从中受益。品牌个性化的沟通语言,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情味”。当通过本地语言和符合社群沟通的表达,重新创作品牌故事时,译者在某一程度上承担了作家和文化顾问、品牌推广者的角色。2022,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拉大 和 之间的差距。翻译机构及译者与出版社、广告公司和营销服务机构的融合,在 2022 开始也将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化形态。

3. 大数据、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

无论承认与否,翻译数据化的时代早在 2000 年就已来临。当年,谷歌三位科学家 、Peter 和 Alon 在一篇数据有效性的文章中表示,翻译从数据中学习,并通过数据来传授,并基于这一理念开发了“谷歌翻译”。2016 年,谷歌推出“神经机器翻译”( , NMT)系统,如今 翻译算法已学习了超过 1,000 亿个单词。更高质量的机器翻译是翻译行业发展的未来。翻译市场研究领导者 CSA 表示,2022 年机器翻译将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机器翻译越来越能够捕捉翻译人员(或说话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数据,并能够翻译元数据和上下文,使译文更容易理解。在大数据将营销推向新高度的今天,奥美、DDB 等广告巨头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而作为品牌全球化的一块拼图,翻译行业是否同样在技术发展和“讲故事”之间左右为难?如何与翻译数据化和谐共处?3.1 机器翻译,可以取代人工翻译?新兴的翻译混合平台——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和机器翻译后期编辑(MTPE) 的出现,让人工翻译效率保持正向循环,预计 2022 年,其使用量将进一步增长。

机器不仅可以检查翻译质量、翻译产出比,预测未完成工作的质量,更不用说语音即时翻译以及其他由算法驱动的创新。由算法影响、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机器翻译,将在 2022 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些人甚至预言人工翻译即将终结。这会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冷战”么?不用担心,机器翻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尽管机器翻译日新月异,但在字里行间之间情感的细微之处,并不是机器能轻易取代的。《AI 3.0》的作者、复杂系统科学家梅拉妮·米歇尔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研究了人工智能对机器翻译的影响,认为如果仅以机器翻译“还不错”的平均成绩,而忽视那些“糟透了”的语句,并得出“机器翻译现在已接近人类水平”的结论,实在是有失偏颇。更何况,无论是长句或通篇段落的翻译(Long-Read ),还是口语、习语和有歧义的语言,机器翻译仍无法“从人类理解的角度来理解图像与文字”。这个时候,比起 MTPE 译后处理,人工翻译将更加高效和精准。作者在书中给出结论:“机器翻译系统的水平,仍然远低于优秀的人类翻译员”。3.2 协作,而非人机之间的“冷战”然而,翻译混合平台的兴起,确实可以为未来的语言服务领域提供更高效的选择。

译者可以更智能地工作并承接更多项目,借由机器翻译的辅助,保持效率和质量的正循环。这更像是一种机器与人类的协同体验。人与机器的协作,也能减少潜在误解的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新文化和语言的兴趣也会相应增加。超人性人机解决方案不仅不会让译者失业,反而会刺激对创译和长篇翻译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将重点聚焦于品牌本地化和用户研究,并通过翻译数据的反馈,有效地定制个性化产品与服务。这将是翻译的未来。

翻译在2022:可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

在品牌全球化和翻译数据化的形势下,有哪些翻译细分领域,值得在 2022 重点关注?

ai编故事软件_编故事软件下载_编故事的软件

1. 语音翻译 -to- ———

近年来,语音识别与翻译软件取得长足的进步。以 Skype 和日本公司 开发的可穿戴语音翻译设备为例,人们能以最简便的方式,翻译所想表达的内容,极大地简化业务运营、沟通交流的过程。人们更喜欢听说而非读写,这不仅是“语音翻译”近年快速崛起的原因。语言数据网络 TAUS《语音翻译技术报告》指出,在 2022 需要注意的大趋势之一就是语音翻译。2020 年,“语音翻译”价值达到约 3.35 亿美元,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在未来五年将成为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主流,也会是科技公司发力的方向。语音翻译系统不断进化,也成为语言服务商拓展业务、雇用人才的新领域。翻译服务将会越来越多地集成于应用程序、智能腕带与眼镜,乃至软件、汽车、医疗设备等产品。口笔译者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探索其中的新机会。

2.媒体本地化 Media ———

全球 95% 跨国企业都已开始考虑本地化,作为开拓全球业务的主要途径,创意内容本地化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预计将成为 2022 年翻译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媒体本地化极富想象空间:不仅是文本的创译,名称、图标、图像、产品名称、视频……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本地化。准确的翻译是品牌本地化的基石,多媒体基本元素的使用与掌握也同样重要。3.播客、视频和短视频 & Vlog———

据思科咨询统计,2019 网民平均视频浏览时间为每天 84 分钟,并预计到 2022 年,视频浏览和下载量将占全球互联网流量的82%。播客和视频被认为是当今最直接有效的传播利器。越来越多的广播机构和企业主正将最成功的节目翻译成多种语言,以扩大产品的吸引力。2021 年, 《鱿鱼游戏》在全球大获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不仅是公司,任何人都能以此为敲门砖,在不同站点发布独特视频,将品牌力传达至全球范围。随着视频的兴起,视频字幕和配音本地化随之而来,播客和视频翻译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4.在线教育 E-———

无论是为提升事业竞争力、对抗孤独,还是纯粹好玩,在线教育平台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投入学习。疫情期间,全球在线教育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据《福布斯》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在线教育服务行业的规模将达到 3,550 亿美元。为了吸引新受众,学校、公司与机构纷纷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电子工具和教学材料。视频和字幕翻译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也将推动相应需求的快速增长。2021 年,视频和字幕翻译者的需求已经快速增加,在 2022 年势必还将持续。

5.医学翻译 ———

新冠疫情仍未结束,医疗和制药行业依然需要在全球分享研究、想法、数据和发现,医学翻译的需求居高不下:医学翻译、线上同传或交传已然成为诊所、研究室、研讨会和医疗公司的标配。随着 变体的快速蔓延,及时、准确的医学翻译是有效传播医疗信息不可或缺的环节。未来两年,医疗翻译服务预计仍将有大量需求,医疗翻译的渠道和技术手段也将逐步完善。

如何应对2022?把自己作为方法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在《把自己作为方法》提到,“我看到一些全球的变化,发现“人的再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的生产”是说人怎么样被培养成一个生产的要素,而“人的再生产,就是人怎么样再生产自己,自己成为目标”。如何从容应对 2022?或者可以先从“把自己作为方法”开始。行业如此,个人也应当如此。

编故事软件下载_ai编故事软件_编故事的软件

如果对翻译行业怀有憧憬,那就在细分赛道上不断打磨核心能力,为变化做好准备。时至今日,翻译不再局限于单一体系,除了专业以外,更需要多元复合能力:精细运营,客户开发以及个人品牌塑造缺一不可。最终,“把自己作为方法“,拥抱未来。

1.简洁、清晰、高效的沟通———

“简洁、清晰、高效的沟通能力”是企业全球化策略的要素,也是对译者基本能力的考验。从洞悉客户和用户需求、掌握本地沟通语言、工具的灵活运用,到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及与翻译服务链的上下游共赢协作,翻译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多方协作的结果。2.创译,不是翻译———

创译,经常与“创造性翻译”、“本地化”、“文化翻译”、“文化适应”甚至“文学翻译”联系在一起,处于翻译和文案的十字路口。学者在过去50年间对“创译”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定义。在专业翻译杂志《》,撰稿人和翻译 认为,在将营销文案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仅靠翻译远远不够,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技能——语言能力、文化敏感性以及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创译首先要捕捉原文的内涵,再以目标语言加以重新创造。营销和广告行业更倾向于采用能够“调适”目标市场文化的创译服务。3. 站在数据之前,讲文化的故事———

不要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蒙蔽了双眼。拓展品牌并吸引多元化社群是翻译与营销部门之间最具协作意义的地方。跨文化传播中的故事需要被重新创造,而优质的文案内容并不能简单地被翻译或依赖机器生成。借助数据,业内人士能够深入了解市场和客户,包括其喜好或点击行为,更明智地做出内容创作和创译的决定。在未来,译者将可以成为作家、记者、讲故事的人、文化顾问。

4. “用户为本”,促进文化沟通———

在以往的营销环节中,翻译似乎经常被当成“不得不为”的环节,致使企业在与用户沟通时习惯于因循旧路,有时候会忘记为什么翻译、为谁翻译。但当“用户为本”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翻译服务商及译者,未来可能会在文化多样性咨询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例如积极参与新服务、新产品的功能开发、标签设定和术语编纂,甚至探索更多角色与身份。

展望2022年,翻译行业将会迎来大量的技术工具、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方案。再回到标题的问题,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作为传递文字间深邃情感与意蕴的桥梁,人工翻译又怎能轻易被取代?

“We to go to the moon.W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and do the other , not they are easy, but they are hard. 我们选择登月。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肯尼迪《我们选择登月》

未来也许困难重重,但这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原因。我们将一如既往专注商业财经、市场营销、品牌创译等领域,“以文字之美,重塑品牌价值”。2022,我们也将陆续分享更多行业趋势洞察、翻译从业干货,期望与行业伙伴共同成长,坚定信心,应对变化。2022,我们一同期待。

参考数据 / 来源

文字编辑|Jona图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