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能完全替代摄影师吗 别担心ChatGPT取代人类,因为人类会自我毁灭!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37 0

前一阵子我去露营了,在山里两三天没信号,所以也无法接收外界的信息,几天下来我竟然也习惯了这种清净,所谓的网瘾只是一种习惯而已,离开了那个熟悉环境氛围,人是会自我调节去适应新的环境的,没有纷杂信息的干扰原来也能生活,地球照样转。

最近感觉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他们说电影精彩,我没去看,他们说电视剧热门,我也没去看,他们说烟花绚烂,我还是没去看。我开着十几万公里的旧车,用着三四年前的旧手机,操着十年机龄的旧相机,看着一百年前出版的书籍,人生中最新的东西好像只有每天的日子,用流行的说法,这日子真糙,苦不苦啊!为啥不换新的?都出新款了。

听说最近美国人搞出一个跨时代的AI叫,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能做题写代码,精通文史哲数理化,所以在很多媒体的渲染下AI又觉醒了一次又要来取代人类了,AI在这之前已经醒来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被它们的主人赚得盆满钵满后沉沉的睡去,等到再次被唤起。

根据过往的经验分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但凡某个概念能够一夜之间成为全民话题,那大概率是一次韭菜动员行动,其背后一定会有经济诉求,历史惊人相似却从不雷同,只有韭菜的命运是恒久远的,那就是被割。

至于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我觉得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AI取代什么人类的什么工作?问题不具体,探讨无意义。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工具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诸多物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偶然间学会使用并制造工具,以此来弥补了身体机能的劣势,以至于最终成为了这个星球的文明主宰。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社会,各种分门别类的工具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工具,我们能怎样活?AI的本质就是工具,它被设计制造出来的初衷就是辅助人类的工作生活,它只能提高效率,并不能取代人类,至于那些所谓被AI取代的工种,并不是被AI取代,只是被效率淘汰。

倘若要展开讨论被AI替代了工作的人该如何生存?这又另外一个关于科技伦理与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了,这属于衍生延展部分,应该是社会学家,哲学家们拍桌子吵架的工作了。

chatgpt能完全替代摄影师吗_摄影师会被ai取代吗_摄影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人跟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灵魂,人的身体也是一部复杂的生物机器,但是人有灵魂的,我这里所言的灵魂并不是信仰或宗教意义上的灵魂,不是上天堂下地狱,转世投胎的那种,我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更贴切的词来形容。机器则不然,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是被人构想设计制造出来的产物,是按照一定的理论依据,逻辑框架建构出来的,是充满确定性的,当然更高维的理论探索层面同样充满不确定性,我这里说的确定是指技术应用层面,就像电灯泡,通电就会亮起来。

AI也是如此,它所采集的数据库也是海量的人类思维产物词条,它的计算方式也是线性的,遵循逻辑的,它的模型框架搭建也是模拟人类思维的的框架,换言之,AI不会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也不会出现梵高塞上毕加索,而哲学,艺术,科学都是诞生于人类思维的不确定性当中,人类总体的智商平均下来大家都差不多,但总是会有一些概率极低的不确定性的基因突变,这些人就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群星。

人类的思维出现BUG可能就会诞生一些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天才,而AI出现BUG,可能只是一堆乱码。

虽然现在很多AI的功能很强大,比如下围棋的阿法狗可以轻松击败人类最顶尖的棋手,那又怎样呢?棋类竞技最有魅力的地方一定是输赢吗?难道不是人类顶尖智力博弈之间擦出火花的绚烂吗?是人类不断拓展想象力与体能的边界,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极限冲刺,这才是人性之光。如果只论绝对力量的输赢,人类最顶尖的大力士也比不过最小吨位的叉车,但是叉车是人类的想象力制造出来的。

功能性的工作或许会被机器AI取代,但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类工种会永远存在,前几天聚会,一个朋友对我说,我觉得你拍的照片有灵魂,跟别人不一样!我说为啥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们比较熟悉,你不吝对我的赞美之词吧!她再次笃定说还是有灵魂的。

其实朋友所言的拍出灵魂就是摄影师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摄影师提供摄影服务,本质就是用机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一个人或物的形象,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摄影师很多主观的东西,摄影师把基本的曝光构图色彩等要求满足以后,更多是提供给顾客一种情绪价值,可能是摄影以外的关于人生,艺术文化审美情感等当面的一些共鸣,这个你没办法通过一串代码来替代,碳基生物与硅基生物有着天然的物种隔离。

chatgpt能完全替代摄影师吗_摄影师会被ai取代吗_摄影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与其担心人类会被AI取代,我倒是更担心人类正在作茧自缚,被工具奴役,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上枷锁,直至灭亡。

被工具奴役其实很好理解,之前网上有一个搞笑段子视频,记者问精神病院医生如何鉴定病人痊愈了,医生说要通过一个测试,把浴缸里放满水,然后桌上放一把勺子跟一个水瓢,看病人如何把浴缸的水放干,记者问是不是选水瓢是对的?医生说不是,正常人会把浴缸的下水塞子拔掉。

人类一方面制造了大量使生活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工具,而工具反过来也在驯化人类去适应工具,使人类的思维变得僵化且线性,安逸的氛围,舒适的生活会让人让渡一切享乐以外的思考权利,年少时的我可以骑着单车穿过四五个街区找到同学家位置,现在我开车过两个路口都需要习惯性打开导航,没有导航内心就没有安全感,这是现代人普遍性的焦虑,而且种类繁多。

我们对虚拟世界张开怀抱的同时,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力正变得越来越弱,甚至是迟钝,艺术家似乎不再需要游历山河,搜尽奇峰打草稿,文字工作者似乎不需要感知真实世界的生活经验去臆想天开,我们发明了各种便利的搜索引擎去了解世界的镜像,对远方失去的向往,即使去了现场也无法放下镜头感知当下,而只是为了打卡留念,制作素材,为虚拟世界平添一些数字尘埃。

当人类普遍失去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以后,连情绪都是二手三手的廉价阉割版,工具对人类思维的禁锢侵蚀,直接后果就是我们想象力空间正变得狭窄,思维活动的源泉正在枯竭,我们已经在边界徘徊很久了,全世界都如此,好莱坞文艺作品已经很久没有新的IP了,一直在炒冷饭,基本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们当下的飞机高铁互联网,也不过是上个世纪二战后的产物,这世界仅有一个马斯克还能让人偶尔眼前一亮,其他也都泛善可陈了。

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正在滑向一个可怕的大停滞时代,然而更可怕的是瘟疫,战争,新的集权,分裂,灾难却越加频繁,这些像一柄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类的头顶之上。霍金的预言起初看不懂,现在越来越明白了他的深远。

人类文明似乎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充满了不确定性,最后学一下某运输学校校长的语气说两句:若人类亡于AI,尚可苟延残喘当机器的奴隶,若亡于自己,则死无葬身之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