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是不是人工智能软件 观筑专栏 | 野城:ChatGPT,从人工智障走向人工智能的历史性转折!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42 0

这不是一篇纯技术文章,也不是媒体推广文。这篇七千多字的预言式文章将以独到的视角洞察将要引发的社会巨变。在这场史诗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让你抢占先机,找到通往未来的前沿路径!

文章目录:

1. 为什么火到比新冠传播还快?

2. 走向知识共享的“智能平权”移动互联信息时代

3. 将引爆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炸

4. 语言就是生产力!生产的神话时代

5. AI将取代多少人类的工作?

6. 人机互补工程学

7. 走向心智文明时代

01

为什么火到比新冠传播还快?

就在元宇宙热度不减,AI平面绘画和NeRF三维渲染崭露头角之际,横空出世,横扫一切牛鬼蛇神。2022年11月30日发布后5天时间就吸纳近百万用户。为什么能如此爆火?普通人终于可以面对一个能说“人话”的AI聊天机器人,而且还是免费的!

近些年各大厂都推出了智能聊天助手,谷歌有Bard,苹果有Siri,亚马逊有Alexa,微软、IBM、也都有自己的智能聊天工具或相关服务。这些所谓智能聊天助手常常答非所问把用户搞的哭笑不得,电商平台那些客服机器人的使用体验更是让人光火。面对人类顾客千奇百怪的个性和众口难调的需求,客服机器人成为“人工智障”的代表,最后还是得人工客服上阵。“人工智障”聊天机器人显然让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失望,无论你用什么算法模型,服务器有多牛逼,数据库有多海量,大众只关心四个字——用户体验。

其实人工智能已如空气和水,充斥在我们的周遭,在物质空间和互联网都应用广泛。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到大数据追踪,从网络浏览新闻推送到网上购物广告推送,从无人驾驶到自动化流线生产,从物流系统到市政管理,无不是AI算法操控。AI不断用智能化的分拣过滤把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数据生产的物料,再通过算法生成各种产品,并以“润物细无声“或者”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到每一个人面前。这些已经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以至于让人视而不见。

而不同,AI终于有和人类对话的资格。而这种一对一随叫随到24小时VIP服务,服务档次不亚于拥有庞大算力的和围棋大师一对一下棋的待遇。这样的直观体验,让普通人第一次感受到AI带给人的“日常欢愉”。从大众传媒学来说,用户就是最好的广告。每一个人都是传播点,每一个人的传播构成了传播最有效的传播链。一时间引爆全网,上线短短2个月全球注册人数已突破一亿,而这个数据网红社交平台用了足足两年多时间。

02

走向知识共享的

“智能平权”移动互联信息共享时代

为了让人工智能技术不被垄断,2015年马斯克等人成立了非盈利组织。创始人兼CEO,80后之父Sam 占有0股份,起始资金来源于马斯克等人捐助的10亿美元。今年1月微软才强势介入并投资100亿美元。我们不禁要问谷歌、亚马逊这些拥有雄厚资金、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的大厂怎么就没有开发出这种划时代的产品?

谷歌这类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产物。谷歌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神庙”,拥有人类知识的权威并可以主导信息的流向和生产。所有人要检索信息都需要登录网站,在这座神庙的平台上进行。信息爆炸让信息检索越来越困难。互联网充斥的信息垃圾常常掩盖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搜索引擎的广告排名也让用户体验感越来越差,以至于人们对搜索引擎的二次智能搜索功能一直呼声很大。搜索引擎的模式就是“平台化”,平台才有广告植入的空间和广告流量。用户需要到平台上自主检索,平台会列出几十页检索页面让用户自行筛选。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种“网页布告栏式”的传统互联网交互方式已显落后。

是一对一的生成式对话,用户可以直接得到结果,而不是给出一堆需要二次人工筛选的信息列表。有对话记忆功能,用户可以专注在这个对话中,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经过数千亿个单词语料库的自然语言模型训练,可以用舒适感很强的表述方式与人对话,用户体验感大幅提升。谷歌是统领百万大军身大力强的牛魔王,而是拔一撮毛就可以无限分身的孙悟空。 的“分身模式”直接颠覆了搜索引擎的“神庙模式”。人类终于体验到了信息主人翁的存在感,而不是被投喂的二等信息公民。这颠覆了互联网时代人类获取信息和生成信息的方式。

将引发一场人机交互的“智能民主革命”,人人都将拥有“认知”的平等权利。人类将从门户网站主导的“信息神权”互联网时代迈入“智能平权”移动互联信息共享时代。让任何人,无论你是什么国籍种族、文化历史、知识结构、经济实力或社会地位,都能享有平等的高品质的聊天和知识检索服务,并且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你的需求。

当然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可以看到每条信息的来源出处,便于用户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甄别。现在的是2021年之前的全网数据检索,对于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判断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筛查机制。不过对于一般任务如程序代码、翻译、文案,小结甚至答题都显示出不错的水平。有专家分析,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写作业,这个数据可能有些夸大。这方面对学术研究、教育和严肃文字工作者还是有不少负面影响。相信未来应该会有更多查抄软件出炉,应该也会推出信息检索来源更加可靠的付费专业版,用于专业人士的信息检索和学术研究。

如果说工业大革命让机器把人连接在一起,放大了人的体力。互联网信息革命把人的脑连接在一起,推动了信息共享和知识总集。将打散互联网的信息垄断与层级,使之更加扁平化。将极大降低人类的学习门槛,让智能与能源一样成为日常消费,并且成本不断降低。将让所有人和知识母体直接连接,消除知识的垄断与隔阂。

03

chatgpt是不是人工智能软件_人工智能软件是怎么回事_人工智能软件是指什么

将引爆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炸

这是一个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突破。从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NFT,以及2021年的元宇宙元年,2022年的AIGC元年,2023年的元年,技术革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人工智能以周为进化单位,越过资本寒冬再次成为当下最热的技术风口。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图灵机”( ),一个可以模拟任何计算机算法的机器。它将复杂数学与物质世界建构在一个模型之中,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图灵在1950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 )提出“图灵测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开创性构想。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等人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 )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完成一些过去仅能由人类完成的智能任务”。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进入应用实验阶段。

1943年 和 Pitts在论文《神经元的逻辑》中首次提出神经元模型,并探索如何在计算机神经网络中的相互作用。1957年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诞生。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发明了感知器模型,它是一种具有输入层、输出层,一层或多层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模型。感知器模型被证明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基本的模式识别问题。1966年由MIT的开的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诞生。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深蓝计算机使用了深度搜索和博弈树剪枝等算法。2014年谷歌的成功地击败了欧洲围棋冠军范廷钰,成为第一个战胜职业围棋选手的人工智能程序。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和蒙特卡罗树搜索。算法的不断革新让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2015年创立,并开始“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GPT( Pre- )的研发,这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使用了架构和大规模文本数据的预训练方法,可用于多种NLP任务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和问答系统。GPT-2模型是开源共享的,GPT-3模型只公开发表了论文。202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相当于GPT-3.5版本,已经和GPT2是天壤之别,成为目前最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要开发这样的智能聊天机器人需要模型、语料库和算力三方面投入。核心是算法和海量数据训练。算法自然不用多说,语料库的质量很关键,是全语种语料库,单一语种训练很难触及人类语言深层逻辑。当然语料库也不是数据量越多越好,而是在语料不断堆积的过程中,模型的智能是提高而不是降低。往往数据过载和对语料的分拣能力不足会让智能混乱,水平反而下降。最后就是支撑算力的硬件投入。无论是研发、训练还是算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爆火之前,没有多少公司看好这个短期看不到回报的技术。现在很多大厂危机感陡增,奋起直追。就算在GPT-2开源程序基础上研发,语料库、训练和算力也需要大量投入。就算一切条件具备要达到现在的水平,至少也需要三年时间。何况在微软的加持下已开挂起飞,要想追得上恐怕更难了。

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是难以计量的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的结果。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研究投入和人才培养,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拿来主义到头来只能被别人卡脖子。新技术生成的土壤也不是单靠大量资金就能造就,技术生态的建构是个相当复杂和长期努力的过程。

将引爆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炸!它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是如何积蓄力量,又是如何爆发的。将向我们展示技术倒逼社会变革的全新局面。

04

语言就是生产力!

生产的神话时代

把人类带入直接用自然语言就可以进行生产的神话时代。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工具,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将不再只是交流工具和思想工具,更是生产工具!语言将直接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3D模型甚至更多未知的媒体流形态。未来三年,我们将看到基于AIGC(AI )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范式的井喷发展。

内容创作者将迎来创作的智能化时代!克莱·谢拉在《认知盈余》中断言,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AIGC用最简单方式给了每一个人释放“认知盈余”的机会,大幅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和成本,并帮助人们参与到更广泛的知识共享活动之中。创作者可以利用免费或者廉价的AIGC工具以更加快速高效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内容创作。内容创作者将从繁琐的工作中抽离出来,特别是那些自由职业者和自媒体,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容创作本身,把一切生产行为都交给AI,甚至发布和营销推广都可以交由AI一并完成。

人类提出问题的质量将决定AI产出的质量!和其他AIGC工具已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用同样的工具,不同人生成的结果大相径庭。向AI提出有效的问题,将成为后人类的基本素养。人类已经到了要学习与AI如何沟通,与AI如何工作的时候了。否则你将会被AI淘汰。

相较于社交聊天软件,更具生产工具属性。这也是微软非常看中的一点。微软是个操作系统和软件公司,它没有太强的社交属性。非常适合嵌入到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和办公软件之中。未来的软件操作模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革。软件工具因为GPT模型的介入而变得更加智能,通过专业数据集语料库的训练,也将产生更有专业性更可靠的GPT产业工具。这将大大提高传统的软件工具的使用效率和设计生产效率。我们期待更多细分的GPT工具的产生。

同时,也将诱发搜索引擎的变革。微软已经开始将用于自家搜索引擎Bing的优化。用户在网页检索的同时可以看到辅助检索更精炼的结果。各大搜索引擎也将推出自己的同类产品,一场智能检索的混战就将拉开。不论如何,我们广大网民还是应该感谢,它让腐朽的搜索引擎帝国感到了危机,并迫使其进行自我革命。

对于这两年爆火的元宇宙,有些媒体看到的火爆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火爆,觉得元宇宙风口已过。要知道,技术发展不是只有覆盖式的,更多的是复杂的叠加与交叉。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场景恰恰元宇宙这种综合性很强的沉浸式可视化虚拟信息场。元宇宙从设计、研发、交互和推广也都会进一步结合AI的各项新技能。从原画设计到空间设计,从交互设计到社交模型,从虚拟人到数字资产,都会AI化。AI将提供更多新的元宇宙生产方式,节约算力,让数字资产轻量化,让交互更加人性化,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加速元宇宙的全面发展。

随着AIGC在2022年的大跃进,各种AI工具越来越好用,也越来越普及。自媒体们也已经迫不及待的在整理各种AIGC工具用于内容生产的教程。各种投机取巧的内容生产方法也应运而生,甚至越来越有人工智能厚黑学的味道。在发表GPT-3的论文中也提到了会有假新闻的风险。GPT的核心任务是让机器生成语言更像人类的自然语言,它并不是思维训练模型,也不会对语料库的语义内涵、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

AIGC内容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意味着信息垃圾生产成本的降低。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信息垃圾充斥于网络,而这些信息垃圾将不再局限于文字,更可能是图像和视频。我们可以想见AIGC生成的伪造图片和视频将会越来越多,网络诈骗也将更加难以识别。我们知道,人类对照片、真人语音和纪实影像的信任度要比文字信息高很多。而那些以假乱真的图像和视频,伪造的现实和历史资料,AI生成的名人视频,将会进一步加大人类信任的鸿沟。对于没有专业鉴别工具和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他们的认知会被歪曲的现实和历史所紊乱,这也将对人类认知系统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会有大量的AI工具用于信息生产,我们也将发明各种AI检测工具,用于对信息真伪的鉴别。大数据时代信息不灭,任何信息都可能长久地留存。信息真伪的判断,将成为后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就像计算机病毒和杀毒软件一样,信息生产和信息鉴别将是一个长期斗争的动态发展过程。

内容生产的核心是内容本身。好的内容需要人的创意、投入和付出。在AI工具大行其道的时代,原创作者也将更加突显出其存在价值。原创注定不会被AI所取代的!

05

AI将取代多少人类的工作?

技术变革是无法阻挡的,无论传统势力多么顽固,在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升级过程中,注定会被科技巨轮碾压。我们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让一部分人失业,但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我们正处于一场人类文明跃迁级别的历史转折点,每个人都需要好好思考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历史观和未来观双重视角下审视自我与时代的关联变得相当迫切。

目前仍旧处在低级人工智能阶段,没有意识,没有思维,更不可能有情感。它不能理解语言的内涵,没有很强的推理能力,更不能产生意义,所有生成的仿人类自然语言都是在算法的编排之中。但就是这样初级的AI就已经可以达到语言表达以假乱真的水平,确实会引起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恐慌。试想一下,如果这么低版本的都有可能取代你的工作,那再过3年,你的失业风险会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我们是继续抵抗,还是让的“无意义”取代那些本就无意义的工作?让人类从那些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chatgpt是不是人工智能软件_人工智能软件是指什么_人工智能软件是怎么回事

凡是那些让你觉得无聊的重复性工作,就有可能被AI取代。那些能够被批量程序化的工作,都将面临失业,这是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将推动技术朝这个方向发展,生产效率最大化,某种程度上就是去人化。很多工作,AI的生产效率要比人高很多。现在汽车制造这样的密集型技术产业,已经完全机械自动化,工程师只要在控制台监控生产就可以。未来更多产业将会成为这样的局面。无人工厂将会越来越多,很多劳动密集型生产行业确实会被AI大规模取代。

我们不要以为只是那些重复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岗位岌岌可危,那些知识收集型的智库和学者也会丧失权威,很多咨询类工作也将被取代。知识的垄断将彻底瓦解。阅读量也已经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学识,取而代之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消了普通人获取知识的门槛,就是完全扁平化的人类智库。可以提供全领域的免费知识,知识付费也将没有市场。知识普及如科普之类的工作将完全被掌管。只有那些专业度很强的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不太容易被取代。

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弗拉维尔(J.H.)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任何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都离不开认知。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元认知将变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是人的认知,一方面是AI的认知。而在认知体系的建构中,教育系统对人的认知建立和世界观的塑造是决定性的。我们落后的教育系统已经无法应付哪怕低级人工智能的冲击,知识工厂式的人类培养机制也将逐渐瓦解。未来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注重思辨和创造,更加注重洞察力和联觉的培育,重新回归到认知的本体之上,而不是知识的填鸭式喂养。那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将比那些知识优等生更有前途。

在未来,人类不是把学习任务都交给AI。相反,人类将学习的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只有掌握AI协作学习方法的人才能生存!

06

人机互补工程学

我们人类社会面临智能化和去智能化两个发展方向。我们继续一门新的学科《人机互补工程学》的产生。在人类和AI共生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构原有的社会架构和组织关系,从生产到生活,从精神到数字,从生命到机器,都要在人机互补工程学的全新统筹架构中迭代升级。

智能化将随着AI的发展更加迅猛更加普及。那些仍旧要依靠人工创作的工作将在智能化趋势中突显出价值。人的手将更加值钱,凡是必须依靠手工完成的工作,将突显出人类的优势。在充斥着工业化产品的社会,那些坚持创新的艺术家、建筑师、工匠和手工艺者们将会更具社会价值。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情感需求也会更加突出,那些身心灵疗愈,情感关怀,身心看护的工作也很难被AI替代。

当然,到了高级人工智能时代,AI会进一步渗透进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如那些科幻片想象的一样,AI家庭成员将成为现实。从夫妻到子女,从亲人到宠物。人类的情感将更多的被AI所抚慰。人形AI将扮演无私有“爱”的角色,陪伴那些孤独的人类,共生死。很有可能我们的下一代,为他们送终的是AI家庭成员。AI还可以模拟已故的亲人朋友,只要把他们的数据交由AI经过训练,AI可以满足人们对故人的思恋。人类或将进入通过AI载体永生的时代。

后人类将面临自然生命和数字生命的双重进化路径。无论如何,人类是具有情感和智慧的生物。AI可以满足人的诸多需求,但人类精神性的需求和情感需求还是很难被AI填补。当然会有一批数字原住民,完全迁入元宇宙营造的虚拟世界之中,如同那些会参与到火星移民的地球人一样,实现人生新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未来。

07

走向心智文明

我们不知道能活多久,微软的强势介入和输血是不是能让发展的更好,会不会有更好的算法模型将其取代?不论如何这样的人工智能知识体将会发展成全新的人类知识总集,一个全人类的数字大脑。它将会有无数分身,量身定做,直面每一个人。同时也会有无数分身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

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觉知、创造力和爱。

觉知让人类产生智慧,找到正确方向,作出正确判断。创造力让人类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制造能力,不断推动社会变革,向更高的文明层次进化。而爱,让人类不会丧失人性,拥有同理心和慈悲心的人类将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无论AI未来会不会有意识和情感,人都不能丧失这两方面。无论AI会不会成为新的物种,人类都将与之共存下去。

AI将会成为人类内心的投射,它将越来越接近人类,越来越懂人类。究竟人类和AI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是人类自己决定。人类的智慧和爱会让AI向好的方向发展,人类的贪婪会让AI也变得贪婪。无论如何,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民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把我们带入更加智能的未来。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知识归AI,智慧归人类。无聊的归AI,有趣的归人类。这或许是人类觉得比较理想的未来。后人类甚至会把知识学习都交由AI来完成,知识都存于硅基中,AI将成为知识母体。碳基人类将与AI母体连接,随时随地调取知识,并产生新知识滋养母体。人类将进一步去物质化,把生命用在思维与觉悟之上,向更高维度的智慧生命进化。

从2023年开始,AI将从人工智障走向人工智能,人类将从认知盈余走向认知革命!人类社会将通过知识共享的智能平权体系建立心力和智能合一的移动互联信息共享“心智文明”(Mind- )!

野城简介

野 城

旅法建筑师、策展人、艺术家、诗人、评论家、未来学家

元宇宙架构师、跨界融合专家

野城建筑事务所(Wild City )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Wild 创始人

野城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赴法考入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毕业作品获ESA年度大奖。他先后在多家国际前沿建筑事务所工作,曾任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研究员,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他是首位获得法兰西学院艺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青年艺术家奖”的中国人。作为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外的年轻一代建筑师和策展人,野城从他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参展经验中摸索出一套与众不同的跨界思路,力图打破建筑、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并以跨学科、跨疆域的设计比较学方法进行空间创作和策展实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