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娟
首届短篇小说论坛3月18日在沪举行。论坛现场,作家们畅谈好的短篇如何面对当代不断变化的现实,写作者们又该如何寻找属于短篇小说的当代技艺。
“我一直和学生们讲需要看经典的短篇小说,而不是看最近大热的。”作家李洱说,如果你问GPT,林徽因的丈夫是谁?它马上给你答案五四文学领袖陈独秀,编了一套非常详细的理由。问它贾宝玉最应该娶谁,一个庞大的论文最后证明贾宝玉的老婆是贾母。“这些看上去合理的东西,变成艺术上的完全不合理。艺术一定会超越所有的技术。短篇小说给我们带来的顿悟,一定是超越这样一种严格不合逻辑的逻辑。”
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作家董夏青青谈到,人也好、软件也好,可以在一瞬间无限复制叠加大量话语,但是有的话语其实就是把水搅混,仿佛它们是栏杆,拦着人去靠近。“短篇小说最有底梁的是,你完全把这个卸下来了,让人直接一下看到这个事情的本质。”
作为深度用户,天天在用GPT的作家俞冰夏倒是认为,“我们这种人想要博览群书,已经博览群书了。GPT与人的距离太遥远了,不是我们能企及的。我们未来就是一些闲散自我消遣的人而已。”
“如果进来之后,短篇小说何为?不说多么好,肯定面临挑战。这种改变方式会不会带来短篇小说庸俗化?同样打个问号。”作家黄平认为。
而针对短篇小说的诸多技艺,作家三三谈到,“小说作者似乎可以用复杂的技艺盖一座房子,隐藏在文本背后。尤其是古典的世情小说,人物流动,作者可以在背后独善其身。但是我们达成了共识,好的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真实。”如何发展出抵达真实的技巧?“在这个时代,现实多变。我们可以看清世界全貌,写各种机巧,还是要在混沌中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
李洱则形容,“我写过一篇文章,短篇小说应该多么短?短篇小说应该像亚当的肋骨那么短。”
首届短篇小说论坛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小说界》杂志、《思南文学选刊》杂志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