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网友发现可以让 帮忙写代码,或者检查现有代码的错误漏洞。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好代码或指出其中有哪些漏洞并帮助纠正,这让很多程序员都欣喜不已。也有网友想到用 来应对马斯克之前对推特工程师提出的“没有新的代码更新出来你就会被解雇”的要求——直接让生成的代码不就行了?而马斯克自己就是的前联合创始人之一,这么一看真有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味了。
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都只是 功能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看出 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搜集、整理、罗列和生成能力,可以极大提升我们的信息搜集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省我们很多写作精力和成本,让信息获取速度与输出效率都成倍的增长。
而与 进行对话也是与 Siri 或小爱同学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不会有“这是一个机器人”的感觉。 的语言组织能力极强,逻辑清晰叙述流畅;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理解你提出的问题,分得清语句中的多个不同主体对象;还会拉扯“抬杠”,被指出错误也能及时承认并改正,仿佛真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在和你对谈。
当然 目前也有一定的局限。据官方介绍, 没有联网,不能反映实时讯息或所有互联网知识,对 2021 年后的世界和发生的事件了解有限。但这样不禁会让人联想联网后的 功能或多么强大和可怕。
另外就是 偶尔也会生成一些不正确的信息。有国外网友分享了一段自己与 就“什么是速度最快的海洋哺乳动物”这一问题进行的对话, 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并在逻辑上也有漏洞;但是认错态度良好,很快就纠正了自己的回答。双方的拉扯过程非常有意思,我简单翻译了一下图片,大家感受一下。
官方也承认 会用“看起来合理但其实错误或无意义的答案”来回应它可能并不真正理解的问题,也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而且它自己也并不能认识到这些错误。 认为目前这个问题还很难解决。
这也意味着对于 提供的信息或答案我们并不能完全相信,仍然要经过主动的溯源求证。大家都熟悉的常识性知识我们可能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的错误和漏洞,但如果是比较冷门或专业程度比较高的信息呢?如果不进一步追溯来源或询问专家的看法,很容易被会被它误导或迷惑。
此外 和 AI 图像生成模型一样,也被限制回答与暴力、色情及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全的问题,以避免该工具会被人用来伤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有网友试图要求 编写病毒代码,但是被多次拒绝;一些思想过于消极极端的问题也会被纠正。
虽然如果,对设计师来说, 这类 AI 工具的出现肯定好事,目前的功能也足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问。
首先就是它强大的信息搜集检索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犹如一个贴心到位的个人助理,有问必答。甚至帮你写工作日报、年终总结或者出一篇设计相关的科普文章都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如果是使用 或者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 我们可能还需要自己收集信息、梳理整合内容、然后再写作输出,而使用 ,不仅可以直接收获最精准的信息,且得到文本内容不用怎么修改整理就能直接拿着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及速度在 出现之前是我们都不曾想过的。
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国外的媒体平台如 、 或 上轻松发布内容并与他人交流沟通,拓宽我们的信息获取面——将你想表达的意思简单描述给并要求它翻译成对应的语言就可以了,不论是英语、日语还是西班牙语都行,而且几乎看不出机翻的痕迹。
此外国外有艺术家利用 强大的语言能力,帮助自己生成描述文本,然后放进 AI 图像生成模型中使用,生成效果也相当不错。如果有小伙伴也在玩 AI 图像生成工具但对英文描述文本不怎么熟悉,这也是一个不错解决方法。
推出后,埃隆·马斯克发推文表示它“强大到令人害怕”,还有人表示这种 AI 工具可能会颠覆 搜索的运行模式。就目前 表现出的功能来说,它将来在科技、数字营销、教育等领域大有可为,一些初级的文案、编程、客服等工作也可能会因此收到冲击。
而且 还只是基于 GPT-3 模型的衍生产品, 已经研发出 GPT-4 模型并将在未来推出,想必其功能也将更强大惊人。目前 正在免费开放测试,强烈推荐大家都去体验一下,毕竟积极了解会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新事物总是没有错的。
对了在写稿的时候看到一条非常有意思的微博,分享给大家。你能看出来这篇推文是人写的还是 生成的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