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 为什么投资人应对中国类似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创业项目保持谨慎

AI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fengdao
36 0

人工智能(AI)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如的,以其强 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不断刷新我们对AI可能性的认识。然而,对于那些想在中国投资 类似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风险投资者,我有一些警告。在我看来,成功创建中国 版的只有现有的云计算大厂才可能,而新的创业公司则可能面临巨大挑战。以下是 我的核心观点,请您参考。

1. 用户体验透明化导致只有头部玩家才有生存机会

首先,我们要明白,与其它技术不同,大语言模型的使用场景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当一个产 品面对的不再是专 业用户,而是普通消费者, 并且对用户体验透明,比较成本和切换成本 都很低的时候,产品的用户体验、优劣对比极易被感知,估计最多聊上五分钟就能体验到明显差异。 因此,对于新的创业公司来说,要么赶 不上大厂的用户体验被用户抛弃,要么在追平过程中因成本拖累退出竞争,要么 做不到大 厂的应用场景而在商业转化上失败。而这些都是创业公司不愿看到的。

2. 技术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资源和商业转化能力

虽然技术对于大语言模型至关重要,但在这个领域,主要玩家在技术掌握能力上处于同一 起跑线。真正决定大模型创业成败的,不是技术,而是算力、人才、和商业转化能力。

在算力和人才这两个方面,大厂的优势无疑是确定的。他们拥有现成的、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储备,可 以应对各种挑战。而对于新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再者,对于大语言模型的商业转化,大厂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以API方式对外提供云 服务,还是集成到B端或C端产品中,大厂都有成熟的经验和资源。而对于新的创业公司来说, 这些都是他们无法触及的。

3. 商业化与大语言模型的双轮驱动闭环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_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_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

当我们谈论大语言模型的商业化途径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API方式对外提供云服务(A I as a ),如的付费API服务;另一种是将大语言模型集成到用户端产品中 ,如微软的 365 Co-Pilot软件产品或集成大语言模型对话能力的机器人或手机等硬 件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商业化途径不仅是大语言模型的服务对象,也是大语言模型的场景化 需求和持续训练素材来源。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个观点。

首先,无论是云服务还是用户端产品,都需要大语言模型提供服务。这是因为,无论是在服 务器上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还是在用户设备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大语言模型都是不 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这些商业化途径也是大语言模型的场景化需求和持续训练素材来源。这是因为,只有 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大语言模型才能获得足够的训练数据,不断优化并提高其性能。同时 ,通过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大语言模型也能不断发现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其商业价 值。

这样看来,商业化与大语言模型形成了一个双轮驱动的闭环:商业化推动了大语言模型的应 用和优化,而大语言模型的优化又反过来推动了商业化的进程。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确保了 大语言模型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然而,有能力实现这个双轮驱动闭环的,只有现有的大厂,尤其是云计算大厂。这是因为, 云计算大厂有足够的组织能力、资金投入、算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 同时也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来进行商业化的尝试和优化。

所以,对于新的创业公司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不 仅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来实现商业化。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只有少数的大厂才有可能完成。

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_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_中国人开发的类似chatgpt

4. 软件大厂,与其自己尝试,不如寻找合作机会

对于软件大厂来说,最佳途径是与云计算大厂合作,将大语言模型作为云服务,集成到自己 的产品中。这样一来,他们能在用户体验上达到大厂的水平,同时还能获得云计算大厂的技 术支持。这将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即使是像微软这样的技术巨头,也是将集成到其 365 Co-Pil ot软件产品中,以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与云计算大厂合作,软件大厂可以更快地实现大语言 模型的商业化。

5. 投资更具前景的创新应用

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投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并非最佳选择。除非您只是为了追求概念 ,参与一下市场热潮,否则还是建议关注那些将大型人工智能模型集成到现有产品,或者基 于大语言模型AI能力在ToB和ToC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的机会。这些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带来更高 的回报和成功率。

总之,对于投资中国类似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创业项目,投资者需谨慎。从成本、 资源和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新的创业公司很难成功。相反,投资者应关注那些与云计算大 厂合作,或者开发创新应用的项目,这些将更有可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宛如当年我们面对所启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一直紧盯着那些庞大的移动互联网软硬件产品创业机会一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